清明小长假期间专业十大炒股杠杆平台,市场迎来五大利好消息!
利好一:央行4月7日宣布设立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5000亿元,利率1.75%。
利好二:多城市纷纷发布阶段性取消首套房商贷利率下限的通知。
利好三:中美商贸工作组举行第一次副部长级会议。
利好四:4月初,山西、河南等地多家中小银行宣布下调定期存款利率,下调幅度从10个基点至40个基点不等。
利好五:今年以来,全球资金再配置迹象显现。汇丰控股数据显示,超90%的新兴市场基金正在加码中国股市,同时减持印度股票。2月以来截至4月3日,上证指数上涨10%,涨幅远高于同期上涨3%的孟买Sensex30指数,也被视为资金开始“卖出印度、买入中国”的信号。
此外,美国非农数据远超预期;4月5日,标普全球3月香港采购经理指数升至50.9,重返扩张水平,结束连续两个月收缩......
A股即将迎来周一开盘。今夜,上证报为您呈现假期重磅→
利好1
5000亿元!央行新工具
央行4月7日宣布设立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5000亿元,利率1.75%,期限1年,可展期2次,每次展期期限1年,按贷款本金的60%向金融机构发放再贷款。
这项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是落实国常会关于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决策部署的又一举措,将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重点领域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项目的金融支持力度。
央行提供低成本再贷款资金,将有助于激发商业银行对相关领域发放贷款的积极性。分析人士认为,这表现出央行持续调整优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新工具向金融机构提供成本较低的稳定资金,有助于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和科技型企业的支持,并撬动更多社会资金投入科技创新。
利好2
多地宣布:首套房贷利率取消下限
近日,多城市纷纷发布阶段性取消首套房商贷利率下限的通知。据上海证券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已有福州、南昌、济宁、赣州、九江、新余、青岛、烟台、潮州、汕尾等10余个城市宣布,自4月起阶段性取消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
记者注意到,多地公告显示,如后续评估期内(上季度末月至本季度第二个月为评估期)出现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和同比连续3个月均上涨情况,则自下一个季度起,恢复执行全国统一的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
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向记者表示,取消房贷利率下限,是当地根据房价或房价指数走势、房贷定价规则做出的灵活调整,有助于进一步稳定政策预期,也释放了持续宽松的政策环境信号。
关于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2023年,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曾联合发布《关于降低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有关事项的通知》以及《关于调整优化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的通知》。
其中,《关于调整优化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的通知》将二套住房利率政策下限由不低于相应期限LPR加60个基点调整为不低于LPR加20个基点,有利于减轻居民家庭房贷成本,改善消费预期和信心。
首套住房利率政策下限则保持不低于LPR减20个基点。对于符合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相关条件的城市,还可阶段性下调或取消当地首套住房贷款利率下限。
目前,最新一期5年期以上LPR为3.95%,按照这一政策规定,首套房贷利率可以达到3.75%。“此次多地取消下限,意味着最低首套房利率可以突破‘LPR减20个基点’。但具体的利率水平在不同城市、不同人群、不同银行,甚至同一银行的不同时期是不同的。”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告诉记者。
9月2日,三大指数集体高开,开盘后指数震荡整理。午后,指数集体下行悉数翻绿,临近尾盘,指数拉升跌幅收窄。板块方面,航天装备、林业、消费电子、休闲用品等板块涨幅居前,餐饮旅游、煤炭、贵金属、发电设备、酒类等板块跌幅居前。
近期市场缺乏领涨主线,板块快速轮动,上证50 表现相对抗跌。在经济复苏斜率较缓的宏观环境下,房地产、消费尚未有明显改善,高景气仍较为稀缺。在风格阶段性再平衡之后,高景气赛道股拥挤度有所回落,有望继续占优,IM 可逢低配置。整体来看,指数预计仍然维持震荡走势,操作上以高抛低吸为主。
贝壳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4年3月百城首套主流房贷利率平均为3.59%、二套主流房贷利率平均为4.16%,均与上月持平。
分能级统计,2024年3月,一线城市首二套平均房贷利率分别为3.88%、4.29%,二线城市首二套利率分别为3.61%、4.17%,三四线城市首二套利率分别为3.57%、4.15%。各能级城市首二套平均房贷利率均与上月持平。
利好3
中美商贸工作组举行第一次副部长级会议
据商务部消息,应美方邀请,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王受文于4月2日至5日访美,与美国商务部副部长拉戈共同主持召开中美商贸工作组第一次副部长级会议。双方围绕落实两国元首旧金山会晤和近期通话达成的重要共识,就各自关心的商贸政策问题以及两国工商界提出的具体商业问题进行了客观理性、专业务实的沟通。
王受文表示,中美元首旧金山会晤为两国经贸关系发展指明方向。近期两国元首通话,指示双方工作团队推进商务等领域磋商机制。中美经贸关系应该是两国关系的稳定力量。中方愿与美方共同努力,积极落实两国元首共识,通过中美商贸工作组加强沟通、扩大合作、管控分歧,为两国企业开展贸易投资合作营造良好的环境。王受文重点就美对华加征301关税和相关301调查申请、泛化国家安全、制裁中国企业、修订贸易救济调查规则、双向投资限制、对中国企业不公平待遇等表达关切。
双方同意,两国商务部愿与双方企业保持密切沟通,就企业关注问题进行讨论;共同支持双方举办的贸易投资促进活动,包括进博会、投洽会、中国—加州经贸合作论坛,以及在清洁能源技术、妇女健康等领域的合作活动;加强就产业界关注的具体标准问题进行讨论;探讨加强贸易便利化合作;发挥出口管制信息交流机制作用,加强出口管制领域的沟通交流。应中方邀请,拉戈副部长将于2024年下半年率团访华,与中方共同主持中美商贸工作组第二次副部长级会议。
在美期间,王受文还与美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财政部、国土安全部、商务部对口官员会见会谈,并与美工商界代表和智库学者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利好4
多地宣布:降息
存款利率下调进行时。据上海证券报记者统计,4月初,山西、河南等地多家中小银行宣布下调定期存款利率,下调幅度从10个基点至40个基点不等。
多家机构和市场人士预测,考虑存款降息的时间规律以及银行息差压力和存款定期化的问题,今年二三季度,市场很可能再度迎来存款利率的新一轮调整,不排除在4月就有相关措施落地的可能。
记者采访获悉,银行新一轮存款利率下调背后,有两大逻辑。一方面,商业银行息差压力大。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2023年商业银行主要监管指标情况表(季度)》显示,截至2023年末,商业银行重要指标净息差下滑至1.69%,首次跌破1.7%关口。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分析称,其一,在金融支持实体的背景下,贷款利率显著下行,然而银行的负债成本保持相对刚性,息差持续收缩,加大了经营压力。其二,存款定期化趋势明显,且长期限存款和部分特殊存款产品定价偏高。
另一方面,是市场利率下降。“人民银行已于2022年建立了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商业银行可参考10年期国债收益率和1年期LPR合理调整存款利率水平。”光大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张旭表示,今年一季度末,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2.29%,已较去年四季度末的2.56%大幅下行了27个基点,建议自律机制在4月内引导成员银行开启新一轮的存款降息。
张旭判断,2024年内存款利率较有可能出现多轮下降,且会采用“大行带头、股份制银行快速跟进、其余银行有序跟随”的模式;降低存款利率、加强对高息揽储等行为的管理还有助于盘活资金存量、避免资金空转沉淀。
利好5
大转向!A股新利好
今年以来,全球资金再配置迹象显现。随着部分印度、日本等股市估值持续走高,不少资金正重新考虑其在整个亚洲地区的资产配置。最新披露的基金年报显示,巴克莱银行、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等外资巨头,已借道股票ETF布局中国市场。
汇丰控股的数据显示,超90%的新兴市场基金正在加码中国股市,同时减持印度股票。另有券商人士透露,近期有印度的价值投资者认为印度股票估值太贵,正在加仓中国股票。
Choice数据显示,2月以来截至4月3日,上证指数上涨10%,涨幅远高于同期上涨3%的孟买Sensex30指数。有业内人士将之视为资金开始“卖出印度、买入中国”的信号。
近日,全球最大对冲基金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Ray Dalio)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当前的关键问题不是是否应该在中国投资,而是应该投资多少。
此外,从基金年报最新披露的持有人结构看,此前在众多上市公司股东名单中现身的牛散,出现在ETF持有人名单中,部分牛散持有ETF金额高达数亿元。
ETF越来越受个人投资者青睐。从深交所发布的《ETF投资交易白皮书(2023年6月)》看,截至2023年6月底,深市ETF持有人数量已达313.87万户(未穿透联接基金),较2022年年底增长11%,较2018年底增长6.1倍。同时,截至2023年6月底,ETF持有人仍以个人投资者为主。从ETF持有规模来看,个人投资者持有规模9330.51亿元,占比51.10%,分别较2018年、2022年年底提升16.92%、1.02%。
伴随着上市公司年报陆续发布,诸多头部私募大佬的加仓路径曝光。据私募排排网统计,截至4月3日,百亿级私募共计出现在71家上市公司2023年末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合计持股市值超600亿元。
从加仓方向来看,高股息红利板块和科技板块备受头部机构青睐。比如高毅资产知名基金经理邓晓峰去年四季度新进万华化学,并加仓中国铝业;冯柳同期则新进安琪酵母,并加仓生益科技;睿郡资产合伙人董承非去年四季度新进乐鑫科技。业内人士认为专业十大炒股杠杆平台,在A股估值处于历史底部区域、上市企业分红节奏持续提升、科技领域不断实现技术突破的背景下,以红利股和科技股为主的“杠铃策略”是较好的选择。